1.1技术可行性分析
   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参考结合了四川水务信息河道管理平台和沿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建设思路,参照四川水务信息河道管理平台自身的架构管理标准、系统技术架构选型标准,比照联机实时交易系统,选用一平台多终端的开发方式构架和设施系统的建设。服务器端平台基于LAMP架构网页操作和管控系统操作;管护端基于成熟的APP终端进行河道的巡查及管护操作;公众端利用LAPP结合二维码技术的方式简化公众操作,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河道管护信息公开化及接受大众监督,实现河道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基于操作较为频繁、易于后期维护、便于更新发布工单任务等诸多原因,本系统参考多方经验并结合沿河的实际情况,服务器端采用B/S架构(B即Browser,浏览器;S即Server,服务器),系统的每一个用户均使用个人电脑中的任意一款网页浏览软件(即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的方式)。客户端只需实现简单的界面逻辑,输入检查,逻辑校验,使客户端轻量化,大大地减轻了客户端的代码容量和对客户端个人电脑的配置要求。同时,将数据加工逻辑、系统流程、审批节点等处理功能都交由服务器端,将服务器应用部署到开源的linux服务器上,把优势的系统资源集中起来,达到数据中心化。沿河信息中枢直接管控分派网格管理人,再由管理人分配到责任人,整个业务生命线流程清晰,便于信息回溯及明确责任人。
 
   综上所述,服务器端采取B/S模式在LAMP架构搭建数据中枢管控系统,河道管控人员利用成熟的移动开发技术APP实现河渠的巡视、签到等管理控制操作。在大众端则利用LAPP结合微信二次开发和二维码技术实现便捷的信息查询、信息公示、信息反馈等功能,从而系统的实现具有了较强的技术可行性。
 
1.2经济可行性分析
   系统实施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是看沿河现状问题、对照传统的处理方式,可进一步佐证智慧河渠管护信息化系统开发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沿河监管管护主要问题体现:
   问题一:责任主体不明确、网格化划分不明细
   河渠巡检需要巡河人员往返现场查看现场(暴露出来很多附带问题:如对巡河人员的要求高,他们需要清楚辨别事故的责任主体、网格责任单元;同时矛盾的一面是专业化人员少,对作业要求高并且工作量大),反馈现场问题并进行处理。
 
   问题二:效率低
   完工照片报处办公室,办公室同事再手动录入“成都数字化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做案件报备,再采用QQ等社交工具下单、反馈处理,委派第三方管护单位维护。工单结案信息不能够归档备案,工作效率极为低下并且容易出错,责任不够落实到人、具体事件,对管护单位的考核也无法落地。
 
   问题三:监督管理不到位
   安全重在防御,在于提前发现安全隐患问题,避免事故发生。巡河人员在河道的巡视、巡查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由于河道分布较广,导致河道的巡查工作量大,目前也没有较好的监督管理方式(巡河人员、巡河质量、河道案件问题都得不到好的监管及处理)。
 
   问题四:监管及事件处理手段单一
   目前河渠维修、维护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巡河人员往返跑办公室、河道之间反馈案件问题,导致工作环节增多、效率低下、案件的真实性降低。
 
   问题五:信息不透明,脱离公众,形成内部闭环
   案件的处理没能及时公示公布,大众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河道管护信息,也违背了河长管理制的相关规定。
综上河道管护存在多种问题和目前信息化管护技术手段单一的情况,本文“一个平台多个终端”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巡河管护、巡查监管等问题,同时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手段达到系统开发的经济可行性。
 
1.3操作可行性分析
   从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角度出发,本系统的使用方属于特定的,相应的管理人员仅仅对计算机实施相应操作就可用系统来实现相关的功能操作。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进入到操作系统里,紧接着通过系统界面,在桌面上打开浏览器的工具,就可以看到相应的浏览器页面,进行各种操作。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相关网址信息后,可以进入到相应的登陆用户界面,进入系统后对管理进行授权操作。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用户名及密码也不同,可在一定的权限内完成相应的浏览、删除、修改等操作。这些操作对用户而言都是很容易实现的,因此从操作可行性上来说,本系统的可行性是满足的,只要会电脑上网的基础操作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2系统平台角色属性需求分析
   1)大众
   一是需要满足游客便捷地了解到管理处职责、管护权限和范围,管理处沿河河渠信息、河道信息、市政设施信息以及更多便民信息;二是需要为政民互动提供交流反馈的渠道,达到共建共治共享。
 
   2)管理处巡查人员
   需要为巡查人员反馈信息提供便捷的工具和渠道,满足巡查人员高效快捷地对管理处沿河河道巡查巡视。
 
   3)第三方管护单位
   需要满足快捷高效的维修任务处理流程、快速的反馈机制。
 
   4)管理处监管人员
   需要满足基本的巡查任务权限、监督监管、考核统计等。
 
   5)管理处管理人员
   需要满足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巡查人员、监管人员、管护单位的工作动态和考核情况,便于对决策和更优方案的制定实施提供参考。
 
3河渠管护系统用例分析
图3-1智慧河渠功能结构示意图
 
   根据项目需求描述绘制如图3-1智慧河渠功能结构示意图,系统用户分为6类:游客、监管人员(包括巡查人员)、管理人员、维护人员(管护单位)、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不同用户拥有不同的授权操作权限。管理人员进入后可以进行对河渠巡查签到、监督监管、考核统计等对应的权限操作。用户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信息平台后端响应处理,从而达到案件事件的高效解决。处理结果记录记载存档,云端存储数据达到管理处信息建设高度共享。
 
3.1系统管理人员用例分析
   1)需要一个界面清晰、容易使用的管理后台,便于对河渠管理、市政设施、监管人员及工单的管理,快捷发布、完善、更新信息。
 
   2)对河渠网格划分,将日常监管责任明确到区域块,落实到管理区域责任人,形成网格,实现网格化管理。
 
   3)通过一个可跟踪、可溯源监管行为的数据统计报表,时刻了解监管人员的行为,以便进行监管分析、为运营做好数据基础以及为再次完善管理流程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4)对用户便捷管理,例如用户账号信息的增、修、删。
 
   5)对现有内容方便维护,可以随时启动或者停止服务。
 
   6)如果有功能需要增加可以轻松进行扩展。
 
   7)可以方便地向监管人员端推送消息。
 
   其中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管理员项目操作用例如下图3-2所示。
图3-2系统管理员项目操作用例
 
3.2 游客用例分析
   1)河渠介绍,整体简要介绍河渠情况(包括河渠面积、河渠整治动态等信息)。
 
   2)排污点整治公示,通过地图标记的形式对河渠每个排污点(结合图文、语音解说)用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详细介绍排污点巡检、整治情况。
 
   3)投诉/反馈,可实现投诉举报随手拍,快速反馈意见和建议。
 
   4)分享,便捷分享软件到第三方,比如朋友圈等,扩大河渠的知晓率,为河渠的自媒体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5)信息推送,可以不定时对公众进行信息推送,比如重大活动消息等,为河渠管护自媒体建设奠定用户和数据基础。
   其中游客大众系统操作用例如下图3-3所示。
图3-3 游客系统操作用例
 
3.3 监管人员用例分析
   1)会员中心,使用管理员分派的账号和密码登陆后,进行授权操作;通过定制的二维码解码器(扫描)识别监管人员身份等信息,实时反馈负责的河渠及市政设施的故障处理信息等(信息来源于游客反馈以及管理员指派)。
 
   2)河渠管护,巡查签到(扫描二维码点击巡查签到,软件将基于GPS定位的地理位置、签到时间一并发送云端存储处理)。
 
   3)巡查记录,通过随手拍和图文的形式现场处理或记录记载巡查的情况,在不是自己网格职责范围的事项一键便捷的把巡查数据传到云端,后台接到数据后再委派处理。
 
   4)市政设施管理,打开监管端现场维护和维修,反馈并记录维修情况,方便游客大众对设备的溯源浏览;后台记录记载存档,方便查看、处理、统计分析每一个设备的维修维护频次、目前情况等,做到所有设备维修维护情况可溯源、责任可追踪,同时可重点巡查高频次维修的设备,降低设备损坏率、减少可能引发的事故。
 
   5)其它常用工单派发等状态处理
   其监管人员系统操作用如下图3-4所示。
 
图3-4监管人员系统操作用例
 
3.4 随手拍功能用例分析
   案件受理来源主要来自数字化城管系统分派和随手拍信息。通过数字系统来源的案件直接通过沿线信息化系统转发分派给管护单位处理;随手拍通过(外部)游客(内部)管理处工作人员两条线反馈问题,依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中转枢纽,对反馈的信息做案件分类、整理分配、转发等操作后再交付给案件责任人完成案件处理。配合短信的应用实现业务逻辑处理0障碍,受理业务留迹留档,处理过程清晰可见可查。在平台端对反馈信息做分类汇总和统计,可对管护单位的考核和管理办法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随手拍业务处理逻辑图3-5所示:
 
图3-5随手拍业务逻辑图
 
3.5 数据安全需求分析
   信息系统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据流向的各个环节和节点(数据录入、传输、保存安全)都需提供足够级别的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客户资料不外泄。
 
3.5.1 服务器安全
   1)AP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B/S架构HTTPS加密传输,网络连接采用专线、专用服务器与外网隔离,避免外来病毒。
   2)专线连入服务集群前需经过前置防火墙。
   3)网络控制传输模式,单点访问,部分网段只允许对外访问不能对内传输。
   4)系统根据岗位和角色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菜单功能页面。
 
3.5.2 数据存储安全
   1)充分使用MySQL自身的安全控制策略,定义不同的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底层超级用户不对外公布,由安全部统一管理,运维工程师掌握管理员用户,普通开发人员掌握VIEW用户,数据交互通过存储过程转换,不直接读取数据。
   2)使用DAC方式进行数据校验,关键数据表增加最后修改时间、日期、柜员等关键校验要素,便于用户事后审计和跟踪。
   3)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和备份策略,重要数据实时备份(包括备份系统日志文件),服务器完整数据库每天备份3次,方便后期追踪和维护。
 
3.5.3 功能安全
   1)系统管理员、管护账号都需要通过短信、密码认证后可使用系统。
   2)关键操作设置审核审批流程,双人或多人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性。
   3)数据传输通过HTTPS加密传输,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截取。
 
3.5.4 数据处理安全
   1)充分利用数据库的锁机制和隔离级别保证数据一致性,并针对业务场景的不同(如是否是热点表等),差异化的设置锁级别。
   2)采用事务一致性和原子性等数据库特性,一致提交,出错及时回滚。
   3)服务器架设私有云、多块网络硬盘,防止因为硬件引起的数据丢失。
 

作者:易龙网络